麗水作為華東地區(qū)的綠色生態(tài)屏障,在全國范圍內的生態(tài)資源稟賦得天獨厚,森林覆蓋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八十,可以說麗水是被青山綠水環(huán)抱著的。由于到麗水工作的關系,便趁興游了麗水的一些景點??赡艽蠹衣牭幂^多的是麗水有名的 “古堰畫鄉(xiāng)”之類的景區(qū),可麗水本地人卻不以為然,說那是騙外鄉(xiāng)人的場所,其實,只要你有心境,在麗水幾乎都可以找到放松身心的所在。
三巖寺位于麗水市區(qū)西北約1公里處,還算是一處尚未開發(fā)的地方。古時是“游蹤如織”皆因“勝概天成,不假人力,又地在近郊,無裹糧之費、躡履之勞”之故。現(xiàn)在隨著城市的發(fā)展,三巖寺幾乎算是在市內了。擇一周日,恰云淡風輕,邀友同游,冒冒然前去。在同名公交站下車,問站內數人,皆不知如何前去,頗費了一番周折才找至正確方位,徒步約一里,終見到三巖寺景區(qū)入口的學校。
從學校穿過,依稀見到不遠處的山,想當然的認為三巖寺一定會坐落其上。迫不及待的走了約二十分鐘的蜿蜒山路,在半山腰處,看見近山頂間有一大的裂縫,把巨石一分為二,呈蚌蛤狀開啟,中間有一石柱獨立其中,山頂上,又見有天然巨石,較為平坦開闊,約有近萬平米,蔚為壯觀,心中驟然驚喜,想來不久便可見到傳說中的摩崖石刻了。再往前走了一會,有石階鋪就,引我們走入一個巖洞之中,此巖洞位于峭壁之上,看來似有人居住,巖洞旁亂搭了一間小屋供奉著觀音菩薩,在峭壁周圍沒見到有所謂的石刻,始懷疑自己找錯地方,剛要和朋友商量,卻見一老翁荷鋤而來,滿面紅光,精神矍鑠。忙上前詢問,老翁說,你想見的三巖寺在教學樓后面,但三巖寺其實不是寺,是三塊巖石自然生長內有巖洞鼎立如寺故而得名,三巖寺前也曾建有寺廟名曰“廣?!?。解放前夕,慌張?zhí)痈Z的國民黨軍隊居然點火焚燒,把一座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樸幽雅的古寺化為一片灰燼。
得了指點的我們,繞過教學樓,竟然看到了一個新建的寺廟。形狀與周遭環(huán)境差異甚大,幾個善男信女在此說笑,空氣中彌漫著油漆的味道,不免心存狐疑。轉過寺廟,有古樟樹相迎,觀之可謂參天,繼而便聽到飛瀑與巖石撞擊聲,終見到三巖飛瀑,只見一股泉水從兩巖間飛流,落到潭中,潭內有石,上刻“雨崖”兩個擘窠平題大字,直徑約六尺,署名“李邕”,四字皆正楷,其字體勢方正,筆力遒勁,雄健舒放。潭邊設有欄桿,典雅古樸,潭邊不遠處設有一亭,呈六角狀,題為“水雪亭”。于亭相對處,有一大石,上書“三巖勝境”??上А叭弊峙罎M青苔,只是依稀可辨。我極力去找尋那摩崖石刻,然“雨花崖”、“珠瀑”、“花雨”、“嵐脈涌珠”等字皆寫滿了歲月的憂傷,不是字已斑駁便是被爬山虎覆蓋,讓人不勝唏噓,更為可悲的是,新塑的菩薩占滿了各巖洞,那矯揉造作的形態(tài)和晃眼的色彩與石刻超凡脫俗的古雅氣派格格不入,可嘆這里曾是古人“攜芳木盍、挈清尊”飲酒聚會、吟詩作文的地方。本來以為菩薩是脫俗的,不曾想世人竟將菩薩弄得如此的俗不可耐。古時,三巖前有寺可巖內無菩薩,香客文人互不相擾,三巖在典雅幽靜中捎帶一點文化氣息,來到這里,可使人忘卻塵囂,忘卻思慮,平復心境,可如今現(xiàn)代文明卻在不經意間將庸俗取代了灑脫,如果菩薩有靈不知會作何感想?
由于友人執(zhí)意不讓我爬到巖洞頂上,說濕滑危險,使得我并未找全傳說中三十幾處的石刻文字,稍有些許遺憾,不過在巖洞旁發(fā)現(xiàn)了幾只松鼠,不怕生人,在你面前一蹦一跳的,也給我的游玩添了一些樂趣。歸來查了百度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麗水竟然有兩個三巖寺,同是古跡,同一景名,此三巖寺亦或彼三巖寺,終究不勝明了,或許我本想去的是那個三巖寺吧。